当前,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事业被列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中国中医药》白皮书彰显决心,《中医药法》稳步保障,中医药走在“一带一路”之路上……中医药正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医药发展贯穿第一、二、三产业,呈现“全价值链”特征,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发展中医药是推进医药领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但不管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多大,中医药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发挥其独特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健康,特别是我国9亿多缺医少药地区的广大农村人口健康。
然而在为民众健康服务的人群中,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的名字叫民间中医师。
“一根针、一根艾条、一碗汤”,他们秉持医者精神,用心诊治患者,以真疗效赢得大众口碑,在各地拥有忠实粉丝。患者说他们“天下名医,深埋民间,祖传方子,巧手治难病。”业界称他们本事拔尖、有绝活,是中医的栋梁之材!
5月30日,为期三天的“第四届神农民间中医网络精英大会”圆满落幕。在本次精英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民间中医大师纷纷展示自己的绝活,无论是针灸、正骨、按摩,还是咬足跟、铜锤开背、桃花九针……这些从祖上传承下来或自学成才的绝活,犹如百草芳香、百花齐放!现场的人们激动不已,受益匪浅!
有关人士表示,“人类健康的希望在中医药,中医药的希望在人民!”有了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民间中医药人,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一定能够实现。
民间中医确实可敬可爱,因绝技而可敬,因低调而伟大。但想到很多民间中医消极地接受现实的不公,也让人心酸。这样的精英会议,既是民间中医绝技的证明,也是对相关法律的有力回应。
福建东南卫视黄健在采访中表示,相比正规军的院士,民间中医接触的疑难杂症更多,骨子里更偏爱中医。正因为如此,骨子里的热爱才有坚持,有坚持才有绝活,有绝活才有市场。
顾网友也表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民间中医师不会去做这种违法的事情,除非是真的喜欢,做了没有效果就无法生存,正是这种恶劣的环境,才造就了真正的中医!”
我们知道,长期以来,民间中医穿草鞋行医不易,一些好的民间偏方逐渐失传,发掘、整理民间医药资源,去伪存真,科学论证,为民众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民间偏方使用场所”已刻不容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绝大多数民间中医师都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和经验,为基层群众提供必要的中医服务。要加快发展民间中医,总结民间技术,推广使用。但现有的医师资格考试难以评估他们的真实水平。(不过,新法为他们开辟了新的途径。)
这是7月1日《中医药法》给民间中医师带来的好消息,在充分考虑医疗安全风险的基础上,为通过拜师学艺、通过多年实践获得专业知识的中医从业人员,通过实践技能和成果考核取得中医师资格开辟了新途径。
根据相关配套文件《中医诊所注册暂行办法》《特殊技术中医师考核注册管理暂行办法》,7月1日后,通过考核,取得《中医拜师证书》、《特殊技术医师资格证书》的民间中医师,将有机会自行开设诊所,公开为患者诊疗。
除了《中医药法》,一些地方已出台相应措施,让真正有才华、有学问的民间中医师公开行医、救世救人,而不是被埋没在尘埃中,让他们的才华黯淡、绝活失传。
典型的例子就是山西运城,《执业医师法》的颁布,把真正的民间中医和江湖骗子都打死了。10年来,区分江湖骗子和医生的工作,没人做。但现实中,民间中医在城乡市场很大,尤其是医术高超的民间医生,屡屡受罚却没有被淘汰。这一领域现行的法律法规与民情民意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运城市卫生局立足实际情况,用科学发展观重新认识民间中医师,认为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民间中医师队伍。“整顿”这支队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运城市大胆尝试对民间中医师执业资格进行认定,让民间中医师不再是“地下工作者”。
还有安徽,安徽中医学院一百多名师生曾做过的《安徽省民间医药及民间中医医疗机构基本状况实地调查报告》显示,在近千名民间中医师中,虽然很多人没有行医资质,但掌握的道地药方、技法却多达846个。
2016年,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批准设立安徽省民间医药专科诊疗中心,招募具有特殊技能的民间中医师,特别是对尚不具备相应行医资格的民间中医师,使其能在医疗机构特定区域合法行医,发挥民间传统医药特色,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传统中医药犹如千年古树,民间中医药犹如古树的根,根弱则树死,根强则树茂。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和全国各地的努力下,民间中医药一定不负所学、所愿,中医药事业也一定能大大拓展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