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极客指南
自从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不知道还有什么设备可以取代自行车与人体的亲密关系。中国人从古至今都热爱自行车。然而现代文明的疯狂发展,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更倾向于一种不依靠自身体力就能到达目的地的出行方式。
互联网改变了很多,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像Uber这样的伟大公司,利用互联网的方法论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互联网也在改变自行车。比如700bike因为互联网,在年轻人的世界里比永久自行车更能体现时代精神。比如很多自行车因为互联网变成了“智能自行车”。但自行车的本质没有变——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只需要用脚蹬一蹬,加上一点平衡感,就能完成一段漫长的旅程。
19 世纪 90 年代,自行车在上海十分流行。时隔两个世纪,人们对自行车的热爱似乎又回来了。我说的不是那些骑着老金鹿牌自行车去买菜的老人们,而是那些开始喜欢骑自行车的年轻人。
700bike 短暂崛起后,最新潮流是摩拜单车。如果你在北京或上海的街道上看到一辆前后叉不对称、没有链条传动的橙色单车,那就是摩拜单车。
地铁站附近通常有很多自行车。
网上已经有足够多的资料了,我简单总结一下摩拜解决了什么:
关注人们短途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使用应用程序、扫描二维码或在线支付租车;
崇尚简单、方便、快捷。
我家里有一辆死飞车,但你可以想象我有千万个不想骑它出去的理由——不能穿裙子和高跟鞋,不能背双肩包,需要警惕偷车贼,需要蹲在地上锁车而顾不上形象,最后下定决心骑车出去,但回来的路上我却再也没有出去的勇气和力气了。
而摩拜单车的出现,帮我解决了以上问题。没有横杆,车身稳定,穿什么都可以,出门骑。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停放,手机扫码解锁,弯腰按一个键就可以锁车,再方便不过了。
每辆车都有自己的号码。
第一天晚上我出去体验了一下,室友回家说他骑摩拜回家,第一句话就是“座椅不能调高,好不舒服”。
但还是挡不住我下楼体验的热情,可惜打开手机预约的时候,室友停在小区门口的那辆已经被骑走了。
寻觅一番,发现隔壁小区有车,便约好赶过去,不料遇上心机重重的“供货商”,竟将车子停在派出所门口——这可要扣信用分啊!
那晚的体验很好,我骑着自行车和朋友们一起逛街,路上碰到一个骑摩拜的人,感觉就像找到了知心朋友,我们相视一笑,心里想:“哇,你也这么潮啊!”
停车的时候,我们骑着车在小区里转了一圈,找到了一个符合标准要求的停车位:路边有白线的公共停车场。我们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辆车,尽管我们在寻找这辆车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并没有遵守这个规则。
通过手机进行预订、支付和解锁
第二天出门的时候,我还是兴奋的,照例订了一辆自行车。但事实上,当我在秋日的阳光下,化上妆,发现这辆自行车的时候,我意识到没必要一直骑着它——距离我家地铁站的距离,步行大概15分钟,但我之前找自行车花了同样多的时间。
但我还是很开心。相比于步行,骑一辆复古风格的自行车至少让我感觉更舒服——仿佛不是在赶时间,而是在优雅地骑行在城市里。
第三天还算顺利,因为运气好在繁华地段,很容易就找到了空车,在秋夜里骑车回家,伴着淡淡的月光,闻着北京夜晚的气息,感觉棒极了。
我骑着摩拜单车在城里转了一小圈。你可能不觉得这是骑行,但骑在单车上的感觉就是这样。又或许是因为最近北京的天气太好了,很容易让人心情愉悦。
但不得不说,这辆自行车改变了我的生活,虽然轴传动的车子骑起来有些困难,而且车重对女生不太友好,但它还是成为了我短途出行的首选,快捷、方便,更重要的是它带给我自由,反正三公里之内不用再忍受不认识的私家车司机和可怕的北京交通。
我骑着摩拜单车(裙子、高跟鞋、挎包都可以!)
写到这里,我想起圣地亚哥街头的一幕。黄昏时分,汽笛声、火车驶过的轰鸣声、海风拂面——啊,这个港口小镇,真是适合骑车。这是我站在圣地亚哥街头唯一的想法。幸运的是,我真看到路边停着一排公共自行车。我跑过去,遗憾地发现——跟北京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一样,需要办卡、交费后才能取车。
你看,我这里只是想比较一下摩拜单车的好处,用手机APP控制一切,说到底还是自由,只要你遵守它制定的规则,你就能比其他出行方式多一点自由。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北京是一张不诚实的地图,开车出行的人也不愿意太过信任它。我喜欢单车,喜欢摩拜,尽管网络上对这家公司和其产品的批评声仍不少。我不知道创始人的初衷是环保、公益甚至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还是仅仅追求商业上的成功。无论如何,我看到街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享受这种共享单车出行,也更期待这家公司能真正掀起城市出行的新浪潮。
毕竟,我已经厌倦了本地化的Uber和不诚实的北京交通。另一件值得欢呼的事是,曾经成为城市角落灰色存在的自行车,正在努力唤醒它们。
当你能够独立骑行的时候,你可以在路上自由穿梭,体验更加舒适的生活——我希望这是摩拜单车最终能带给人们的。
本文由 GeekPark 原创
转载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