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布置
“紫藤花开无序,万株并开。”这是唐代白居易对紫藤的描写。
正是紫藤花盛开的季节,大束大束的紫色花穗垂挂在枝头,绚烂繁盛,令人叹为观止。清人恽南田在其紫藤画上题有一句:“紫毛垂如缎带,宝帐飘缨。”其实,紫藤似乎从清代开始,便逐渐在书画上流行起来。这与当时绘画追求金石味有关,尤其是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等,以实力形成了紫藤花写意画的巅峰。
本期《纸上·古艺》“故宫花讯”专栏呈现了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紫藤。
紫藤(澎湃新闻)
清 恽寿平 鱼藻图
清 恽寿平 《鱼藻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恽寿平(1633—1690),本名戈,字寿平,又号正叔,别号南田、白云外师、恽西师、东元客、朝风客、东野逸旷、曹逸生、衡山乔者。江苏武进人。恽寿平早年随其叔父恽祥(明末山水画家)学习山水画,后师从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上溯至董源、巨然。中年以后,转而画花鸟虫虫。他从明代沈周、孙龙等人的作品中汲取创作经验,后又参考画史文献,自创“师北宋许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拜许崇嗣为师,博采众家之长,使没骨画得到很大发展。 他画的花卉很少勾勒,而是以墨色渲染,用笔含蓄,画法工整,明快朴素,富有自然的情趣。恽寿平的艺术创作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他在《南天画谱》中宣称:“常人论画,皆以为着色易,殊不知渲染极难。”他还说:“宋之画,无改,因描而得。其美在调和而无碍。行之者,视之为发散,一分为二,此世之乱也……”意思是说宋画工整,元画写意,二者要相比较,方能达到美。
清 恽寿平 《鱼藻图》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恽寿平 《鱼藻图》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有恽寿平题词:“紫绒垂绶带,宝帐飘缨。”南天客恽寿平临摹。
清 恽寿平 《紫藤》
清 恽寿平 《紫藤》 此画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花卉画集》
清 恽寿平 《香林紫雪图》扇叶
清恽寿平《香林紫雪图》扇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扇叶有自题题款:“香林紫雪,云溪寿平”。诗上盖朱印“垂婉”和白印“元克”。又有自题:“东皋园春末,赏半空藤萝花,紫云飘荡,好风吹香,落花缤纷,真有奇观。特写一枝以作乐。”白印“寿平”盖。
此画与南京博物院藏紫藤扇面画同名(有年款“壬戌”,恽寿平时年50岁),画风、书法风格相近,可推断此幅无年款的画作也应是恽寿平晚年作品。此为写景写生,作者以画紫藤飘舞的形态,寓意风无形,寓意“好风吹香”的诗意。全画色彩明丽,用笔娴熟,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细细节的绘画技巧。
清 李贤 《松藤图》卷
清代李贤《松藤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李山(1686—1756),字宗阳,号辅堂,又号傲道人、莫莫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卒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六世孙。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进士,康熙五十三年召入内廷,在宫廷工笔方面造诣深厚,但不愿受“正统”画风束缚,因妒忌而辞职。 乾隆三年,他被任命为山东滕县知县,颇受百姓爱戴,后因得罪上级而被免职,后流寓扬州,以卖画为生。
李贤能诗书能画,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后受石涛影响,善画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节制。中年画风开始转变,转向粗笔,豪放雄健,气势磅礴,对晚清花鸟画影响很大。
松柏是古画中很常见的题材,但专门以松树、藤蔓为题材的画作却很少见。李贤十分喜爱松藤等题材,流传下来的《松藤图》卷轴也不少。构图大体类似,但画面上的诗文和细节略有不同。此幅画题款:“笔下龙蛇混杂,天下谁能独创业。松荫蔽日,藤蔓攀高枝繁花。雍正八年十月李贤撰。”钤有“李贤”和“福堂”两方印。
雍正八年,即1730年,李山45岁。这一年八月,他得到了第二次入宫的机会,但他没有一味地模仿古人讨好统治者,搞工整严谨的作画,而是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绘画理想来创作。十月,他创作了这幅《松藤图》。图中老松树干上缠着棕藤。构图精巧,设色清雅,笔法苍劲,泼墨泼墨,点染随意,但不凌乱,有整体感。他尤其善于用水,画面如刚完成时一样润泽清新。是李山写意画的代表作,体现了他抒发性情的风格。
清 蒋廷锡《紫藤》
清 蒋廷锡 《紫藤》 此画选自《宋款花鸟图》册页,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蒋廷锡(1669—1732),字幼钧、杨孙,号南沙、西谷、青桐居士,江苏常熟人。清康熙、雍正年间官员、画家、藏书家、藏书家,云贵总督蒋辰锡之弟。蒋廷锡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授翰林编修。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侍郎、户部侍郎。雍正六年(1728)任文华殿大学士,仍理户部事,兼《明史》主编。次年(1729)升太子太傅。 授一等阿达哈哈梵,雍正十年(1732年)在任上去世,谥号“温肃”。
蒋廷锡在任时以公正廉明、杜绝贪污闻名,博学多识,尤善诗画,擅工花鸟,写生以写意为主,笔法奇特规整,设色施墨,有画自然和谐之感,画风活泼,颇有恽寿平之韵味。
此卷行书:“紫雾藤花,春风鸟坐。”宣和本。由君。
清 费丹旭:紫藤绣球
费丹旭 清 《紫藤绣球》 此画选自《花卉画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费丹旭(1802—1850),清代画家,字子枋,号小楼,别号浣溪生、浣竹生、三北乡人、长房侯子,晚年号鸥翁。婺城(今浙江湖州市吴兴区)人。费丹旭以仕女画著称,兼善山水花卉,画风清雅朴实。
此画作者用草书写道:紫玉歌转清泉,晶帘卷圆月。
清代《画藤》扇
清 任雄:《花四卷》
清 任雄 《紫藤花卉四条屏》 故宫博物院藏
任熊(1823—1857),字伟昌,又号香浦,又号不舍,浙江萧山人,清末著名画家,海派代表人物之一,对海派及近现代中国画影响巨大。
任熊幼年家境贫寒,曾从私塾老师处学画肖像,后流寓苏州、上海,以卖画为生。曾流浪宁波,在挚友周献之范湖草堂居住三年,又结识著名学者姚燮,在其家“大梅山阁”学画,学宋代画家的笔法。任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善画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虫鱼、走兽等,画风师法陈洪绶,与兄任勋、子任毓、侄任懿并称“上海四任”,与朱雄、张雄并称“上海三雄”。
《花四卷》由《夹竹桃与鸡》、《桃柳与双燕》、《紫藤》和《菊石》四幅画组成,作品取材于自然,风格写实。
《紫藤图》卷,此画无款识,一株紫藤轻垂于湖石旁,紫藤以靛蓝为笔,鲜艳美丽,湖石则以大块墨色渲染,无任何勾勒,纵横墨色,表现出南方湖石的润泽之态。此幅构图是四联画中最妙的。天下最美的湖石莫过于太湖石,而太湖石中最精妙的莫过于漏石、透石、薄石、皱石。此画湖石漏石透石,隐约可见其后隐藏的紫藤,若隐若现,美不胜收,让人浮想联翩。此幅是四联画中最精妙的一幅。
清 廖云锦《紫藤图》扇叶
清 廖云锦《紫藤图》扇叶,故宫博物院藏
扇面有自题:“壬子秋中,赠弟梅州作。志云。”盖朱印“缙云”。
此幅画以工笔、写意、设色花卉相结合,紫藤蔓从右向左延伸,簇簇藤花,紫光染上,无丝毫笔触痕迹。叶片先勾勒后染,设色淡淡,笔触细腻工整,注重叶片阴阳的表现,每一片叶片都富有立体感。其画风超脱世事,秀美中显雅致,粉墨中展露清姿,出其自然,灵动不凡,非常学所能及。
清虚谷《紫藤金鱼》卷
清虚谷《紫藤金鱼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虚谷(1823—1896),清代画家,上海四大家之一,被誉为“晚清第一画家”。俗姓朱,名怀仁,僧号虚白,字虚谷,别号紫阳山民、卷鹤,斋号觉飞庵、古白草堂、三十奇峰草堂。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居广陵(今江苏扬州)。初为清军中将,抗击太平军,后移居僧人。善画山水、花卉、走兽、鸟兽,尤擅松鼠、金鱼,善画人物、隶书。其画风清逸,设色清新,造型生动,用笔爽快,别具一格。 他是一个孤独的人,只有与他亲近的人才能为他作画。
此幅画描绘的是紫藤花盛开时,几条金鱼悠然游动的情景。虚谷所画紫藤金鱼皆以“紫绶金印”为题。所谓“紫绶金印”出自《汉书》“宰相、相国皆秦官,金印紫绶”一语。此种画法因有升官发迹的吉祥寓意,深受民间喜爱。图中紫藤的花叶直接用色染制,饱满的滋润显露其清新的生命力。藤蔓用断续突兀的侧笔表现,笔触断断续续却又神采奕奕,形成一种清雅婉约的笔法。金鱼造型简练夸张,虽以朱彩仓促绘成,但仍保留了动人意趣。 此幅画以其清雅、冷静的风格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魅力。
碑文为:“紫绶金印,赐曲方伯公,虚谷。”并盖有红色印章“虚谷”二字。
吴昌硕《紫藤》卷
吴昌硕《紫藤图》卷,清代,故宫博物院藏
吴昌硕(1844-1927),字昌硕,号仓石,别号福禄、苦铁、破鹤、老饕、大楞。七十岁后才用字。能诗、能书、能画、能篆,擅书法,以石鼓文为佳。其画法初习赵之谦,上溯至扬州八怪,并师从石涛、八大、陈淳、徐渭。其画以书法、石刻为佳,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画作于1905年,当时吴昌硕已62岁,是四联花卉画的最后一幅。题款为:“1905年8月8日安吉吴均卿画十三峰草堂”。印为“吴均之印”。画中画藤叶倚空,如龙飞凤舞。藤蔓蜿蜒盘旋,缠在石头上。作者巧妙运用草书的笔法,飞扬迅捷,一气呵成。同时,此画写意而不写形,追求书法精神的审美情趣。正如他所说:“草书如葡萄,运笔如龙”,又说:“我仿石鼓、琅琊笔,戏画幽兰图”。 这种以书法为绘画特色的风格独具特色,对近现代中国画创作影响深远。
此外,画作厚重沉稳,气势磅礴。构图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布局巧妙。生动的笔法赋予紫藤生命力,画景充分印证了此画题诗:“花繁紫葳蕤,枝头系春色满园。花年年长美,飘然画堂。”
吴昌硕《紫藤》卷
吴昌硕《紫藤图》卷,清代,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 吴昌硕 《紫藤图》卷(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画描绘紫藤,用笔大胆,紫藤枝叶曲折,盘根错节,犹如一幅飞笔飞墨的狂草画。笔法坚定,墨色浓厚,一枝一叶都充满灵气。此作是他晚年81岁时创作的。
清吴昌硕、蒲华《紫藤图》
清吴昌硕、蒲华《紫藤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昌硕 草书题跋:几根竹映窗屏,梅雨初晴夕阳西下。舟贝有珠藤可修屋,知是夏花。勉强作夏花。因末皆笑谈。光绪癸卯(1903)端午节后数日,雨窗外。吴俊卿。老残。
陈师曾近现代画作:《紫藤》卷
陈师曾近现代画《紫藤》卷,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画右上方题有“秀康兄,风雅正直。癸亥夏,修水陈衡恪。”上钤有“修”字印。“癸亥”即民国十二年(1923年)。
本幅属于“红花黑叶”画法。紫藤花是中国传统民居常见的园林植物,花叶茂密,可供人观赏,树荫浓密,可供人纳凉。花开时,一串串淡紫色的花从叶上垂下,色泽淡雅,香气浓郁。陈师曾的紫藤画最大的特点是构图。描绘紫藤的画作,通常会突出其下垂感,因此枝干常置于画的上方,下方空旷。陈师曾则反其道而行之,将构图集中在下方,上方以少量枝干相呼应,以达到画面的均衡。用笔的遒劲,展现出老藤的雄健与生机。
陈师曾近现代画作:《藤蔓与顶针》卷
近现代陈师曾《藤黄莺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左侧有题跋:“垂枝紫藤垂,花藤春意正。密叶掩雀鸣,香风留美。陈衡恪著。”钤印“陈秀”。
图中画的是紫藤、八哥鸟,花叶繁茂,用笔并不太讲究,墨色浑然一体,八哥鸟造型准确,神情生动自然。陈师曾作画注重写生,他认为作画不能脱离实物,但也不能囿于实物,他追求的是“不近不远”、“似中有似”、“法中有法,法中有法”的境界。
齐白石《画藤图》卷
齐白石《画藤图》卷,近现代,故宫博物院藏
齐白石(1863—1957),字平生,名黄,字平生,又号白石、白石翁、老白、季平、老平、界山翁、齐大、木居士、三百石印福翁等。湖南湘潭人,居北京。自幼喜爱书画,十五岁(1878年)学木工,善雕琢,人称“峙匠”。二十五岁(1888年)开始学书画、诗文、篆刻,兼作画家,画人物肖像。四十岁(1903年)后,五次游历南北各地,所到之处写生,完成了《界山图卷》五十二幅。 六十岁(1923年)后定居北京,以刻印、卖画为生,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受当代书画家陈师曾影响,摒弃旧习,由以徐渭、八大、石涛为本的写意花鸟画,改习吴昌硕创立的“红花绿叶派”,即写意花鸟画,色彩浓厚古朴。还以水墨画虾蟹、鱼、蛙等水生动物,栩栩如生,野趣盎然。工笔草虫配以写意花卉,工笔写意结合,大气中脱俗。山水构图别具一格,不拘一格,大意恰到好处。尤以刻画独具一格,气势磅礴,堪称大师之作。 建国后,任美术家协会主席、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平奖,90多岁高龄仍坚持绘画。
(本文根据故宫博物院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相关资料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