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迷提供最新游戏下载和手游攻略!

探索英国新古典主义币章艺术:名品收藏鉴赏之旅

发布时间:2024-10-07浏览:35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探索英国新古典主义币章艺术:名品收藏鉴赏之旅的问题,以及和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将自己登基纪念章的设计工作交由时任造币厂“首席章牌艺术家”贝内德托·皮斯特鲁奇负责。这种纪念章是预备于次年举行的加冕典礼上依照传统向人群中抛洒用的。

皮斯特鲁奇是女王非常喜欢的艺术家,他是“摄政时期”英国新古典主义币章艺术风格的奠基者之一。当时,皮斯特鲁奇的事业已然跌入谷底,他从1819年就被委任设计的“滑铁卢奖章”经过了十几年仍然没有完成。他乖戾的性格得罪了王室,拖沓的工作习惯受到了社会舆论的指责。

但最重要的是,他是个意大利人。

贝内德托·皮斯特鲁奇

因为这个身份,他不被允许继任造币厂“首席雕刻师”的位置,并时常成为当时那些满怀民族主义情绪的艺术评论人们攻击的靶子。

而在1837年,被认为比皮斯特鲁奇更具备资格来设计女王加冕纪念章的人是时任造币厂“首席雕刻师”的——也就是我们这一期的主角——大名鼎鼎的币章大师威廉·怀恩。

威廉·怀恩

一、威廉·怀恩升职记

为了方便阅读,猫眼在这里先为大家总结一段史上最短威廉·怀恩生平介绍。真的很短,很快就说完,所以不要看着看着不感兴趣了就不看了,答应我好吗?(星星眼)

对于研究英国近代币章的人来说,“怀恩”是一个必须非常谨慎使用的姓氏。在这个家族从德国科隆移居英国之后六代里有名有姓的22名男丁中,只有5人没有从事币章雕刻工作。因此,在币章上见到“怀恩”签名的时候,首先需要弄清楚说的是哪一个怀恩。

在这许多个“怀恩”中,威廉·怀恩(William Wyon,1795-1851,有时钱币上使用签名“W. W.”)无疑是如今钱币圈子中最著名的一个。同时,作为讨论和研究的对象,威廉·怀恩无疑是最方便的一个。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古典主义审美和造币技术大发展的年代,是最容易从客观角度讨论的流派与时代,而作为1816年货币改革(“Great Recoinage”)的亲历者和与传奇大师皮斯特鲁奇竞争的同僚,威廉·怀恩的故事又往往是最吸引眼球的。

在威廉·怀恩出生的时候,怀恩家族已经有三代人从事币章雕刻事业。威廉的父亲彼得·怀恩是伯明翰造币厂的币章雕刻师,为赫赫有名的实业家马修·博尔顿工作。威廉的伯伯老托马斯·怀恩在1800年搬到了伦敦,进入了英国皇家造币厂。

下图为彼得·怀恩在1809年为纪念约翰·摩尔爵士而创作的纪念章,许多带有彼得·怀恩签名的币章据信都是由他的儿子威廉·怀恩帮助完成的。

借着伯伯的这层关系,威廉在1812年被邀请赴伦敦参加皇家文艺学会举办的比赛。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优秀的才能,威廉赢得了比赛并开始变得小有名气。从1815年开始,威廉开始与自己的堂兄小托马斯·怀恩共事。

小托马斯·怀恩与“乡下穷亲戚”威廉不同,从小接受了最正统的艺术教育,随着父亲承接过重要的项目并积攒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确确实实是个极少见的天才。

小托马斯·怀恩是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的科班出身

早在1810年,18岁的小托马斯·怀恩为威灵顿公爵创作了半岛战争纪念章,其成熟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和精准的雕刻技艺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意识到小托马斯的才能甚至超过了自己的父亲。

小托马斯·怀恩1810年的半岛战争胜利纪念章

在小托马斯的作品中,1814年《巴黎条约》纪念章是猫眼的最爱之一。纪念章正面战神与和平女神的设计来自小托马斯·怀恩1811年(年仅19岁)的作品,在当年赢得了皇家文艺学会金奖。

小托马斯·怀恩1814年的《巴黎条约》纪念章

每当有人问猫眼什么是新古典主义的时候,如果不算上拿破仑时代法国那些辉煌的帝政风格纪念章的话,猫眼想到的总是这枚小托马斯·怀恩的作品。

1815年,年仅23岁的小托马斯·怀恩被任命为皇家造币厂首席雕刻师。威廉·怀恩此时开始协助伯伯及堂兄,并获得进入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深造的机会。在威廉晋升为副首席雕刻师之后,人们开始质疑威廉依靠裙带关系上位,但事实证明他是在公平的比赛中凭实力获胜而当选的。威廉也许没有小托马斯那样的天才,但他也绝不是平庸的水准。

1816年炮轰阿尔及尔纪念章是一枚非常优秀的后巴洛克作品,正面为小托马斯·怀恩雕刻,背面为老托马斯·怀恩雕刻。

1816年炮轰阿尔及尔纪念章是一枚非常优秀的后巴洛克作品,正面为小托马斯·怀恩雕,背面为老托马斯·怀恩雕。

然而,堂兄的提携在1817年戛然而止。这一年,年仅25岁的小托马斯·怀恩去世,英国人就这样失去了可能是他们整个19世纪最有才华的币章艺术天才。

本杰明·怀恩的1821年乔治四世登基纪念章,正面国王肖像是小托马斯·怀恩1817年的遗作。

不过让威廉最不能接受的是,那个叫皮斯特鲁奇的意大利人——虽然依照法律不能上任——却接替了堂兄的工作,并厚颜无耻地领取相应的高额薪资。

怀恩家族的人对这个意大利人素来不待见。皮斯特鲁奇虽是当世大师,却限于其宝石雕刻师的出身,对金属雕刻及币章冲压所知有限。

1816年,皮斯特鲁奇为乔治三世设计的钱币肖像受到了公众的一致批评(被讽刺为“牛头”),但皮斯特鲁奇却推说是负责金属雕刻的小托马斯·怀恩弄砸了自己的设计,并声称从此要自学金属雕刻。

威廉·怀恩与皮斯特鲁奇间的私怨大概是1817年之后开始的。传说皮斯特鲁奇为人傲慢懒散,对工作相当不负责任又拒绝批评和建议,结果多数时候都是威廉·怀恩辛苦地修正他的那些模具。更气人的是,皮斯特鲁奇每年可以领到500英镑的工资,而威廉只有200英镑。

1817年半索维林金币,正面肖像由皮斯特鲁齐创作,背面纹章由威廉·怀恩完成。

不过很快地,威廉的烦恼就得到了解决。皮斯特鲁奇在1822年固执地拒绝依照弗朗西斯·莱格特·尚特雷的雕像为乔治四世国王雕刻钱币浮雕肖像,他认为改变别人的作品是对他本人艺术的羞辱。而相反,威廉·怀恩却不介意做这样的事情,毕竟他本来就是模具雕刻师出身,将别人的设计复现在模具上是家常便饭。

1825年金5磅,正面为威廉·怀恩依照尚特雷的雕像雕刻的国王肖像。

皮斯特鲁奇的这份执拗让他基本上远离了造币厂的日常经营,但威廉·怀恩直到1828年才终于正式被任命为皇家造币厂的首席雕刻师。他的工资被加到了350英镑每年,而皮斯特鲁奇则被减薪至同样的价位。

1831年威廉四世2磅金币,正面肖像依然由威廉·怀恩按照尚特雷的雕像雕刻。

时隔11年之后,威廉终于重掌了堂兄小托马斯当年的职位。

二、1838年大辩论及后续

1835年的时候,威廉·怀恩已经是一个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成熟艺术家了。这一年,他受邀前往里斯本为女王玛丽亚二世雕刻钱币模具。据说,女王对威廉雕刻的肖像非常满意,甚至要求将其应用到之后的纪念章上。

1836年葡萄牙1000瑞斯,正面女王肖像为威廉·怀恩作品。

在里斯本呆了6周后,威廉回到了英国。他此时已是英国币章艺术圈的骄傲,他的国际影响力满足了怀抱有民族主义情绪的英国民众的期待,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下来或者登载发表。但也正因为如此,当两年后维多利亚女王决定由皮斯特鲁奇来雕刻登基纪念章时,威廉的粉丝们彻底疯了。他们发表的各类论战直接把威廉和皮斯特鲁奇这两个名字推上了热搜。

1835年的威廉·怀恩

如前文所言,两个人的矛盾早已不是秘密了。记录显示,威廉在与皮斯特鲁奇共事时拒绝与其坐在一起,表示出了相当明确的厌恶之情。不过皮斯特鲁奇对威廉的看法似乎颇为矛盾,他时不时会抱怨威廉的模具雕刻得很糟糕,但在他给友人的信中却又称赞威廉的作品才是“女王最精制完美的肖像”。

1837年威廉·怀恩雕刻的一版女王肖像蜡模习作。

在威廉·怀恩的粉丝群中,钱币学家理查德·圣希尔是最激进的人物之一。他发表了许多攻击皮斯特鲁奇的言论,并赞扬威廉·怀恩是一个“在他本人(威廉·怀恩)的领域内对其他艺术家——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外国人——没有任何嫉妒情绪的人”。

爱尔兰红酒商和钱币学家理查德·圣希尔

圣希尔明确强调威廉在看待非英国币章艺术家(比如皮斯特鲁奇)所秉持的平等态度,然而圣希尔本人强烈的民族主义排外情绪却在另外一篇批判皮斯特鲁奇的——言辞更加激烈的——稿子中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

他讽刺皮斯特鲁奇的作品(可能是指乔治三世的克朗)——

1818年乔治三世克朗及皮斯特鲁齐奇的签名(横线处)。

他还利用皮斯特鲁奇懒散的传闻攻击他,说他任期内——

威廉·怀恩的签名“W. W.”。

尽管威廉·怀恩的粉丝发表的这些民族主义言论极具煽动性,皮斯特鲁奇负责雕刻女王加冕纪念章的工作并没有受到影响,且这枚纪念章——以今天的视角来看——完成得非常优秀。

这枚纪念章的风格虽然仍然是新古典主义,但是雕刻却带有明显的早期浪漫主义的风格。浮雕中人物轮廓的线条感被淡化,着力展现光影的效果与印象,兼具饱满的肌理和神秘圣洁的朦胧质感。

皮斯特鲁奇赢了作品却输了名声。而另一边,威廉·怀恩已然完成了他那著名的维多利亚女王青年头像(也就是所谓的“小维”头像)。这个优秀的肖像获得了好评(包括来自皮斯特鲁奇的好评),被应用在之后40年的英国铸币上。

1839年的时候,威廉·怀恩曾短暂地访问法国。在面见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时,威廉呈上了一枚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造访伦敦市政厅的纪念章,获得了法国国王的赞赏。当威廉又呈上自己设计的先王威廉四世纪念章时,路易·菲利普笑着打趣说:“这个老小子,他就长这个样子!”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造访伦敦市政厅纪念章。

1849年,皮斯特鲁奇终于完成了他的“滑铁卢奖章”——一项耗费了他30年的巨大工程。通过这枚伟大的纪念章,皮斯特鲁奇终于证明了自己在设计和雕刻方面都是无人可比的。但为时已经太晚,因为他的老对头威廉·怀恩只剩下最后两年的寿命了。

皮斯特鲁齐奇的滑铁卢奖章。

威廉·怀恩在人生最后阶段参与的项目是伦敦万国博览会各类章牌的设计和雕刻工作,包括王室成员私人奖章和展会官方奖章,后者由他与儿子莱昂纳德·查尔斯·怀恩共同完成。1851年博览会举办当年,威廉在伯明翰去世,他首席雕刻师的职位由儿子继承。

四年后,皮斯特鲁奇也去世了。英国自“摄政时期”开始的第一代新古典主义大师及他们的时代落下了帷幕。

三、威廉·怀恩的作品

审视一位艺术家的最佳方式并不是研读历史资料和艺术评论,而是直接看看他的作品。在威廉·怀恩所生活的时代,他是一个备受尊敬的伟大艺术家,他的作品对英国现代机制币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那么,他的水平究竟如何呢?

如前文所说,虽然皮斯特鲁奇赢得了维多利亚女王加冕纪念章的项目,但威廉·怀恩却仍然主导了新君所有钱币的设计和模具雕刻工作。这些新钱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1839年“尤娜与狮子”金五磅。

如今,猫眼觉得有必要检讨一下这个事情。当年将这个品种排得那么靠前,有一部分原因是猫眼被狮子蒙蔽了双眼,而另外一部分原因则是看中它的热度和知名度。对于它的实际艺术价值,猫眼只能说:在“尤娜与狮子”的同时代,欧洲有能力铸造同类币章的国家还有很多,并不是英国一家独大的局面。

而且,猫眼始终觉得“尤娜与狮子”的构图存在问题。威廉·怀恩为了增加画面的戏剧性和凸显场景纵深,设计了女王伸出权杖指引狮子而狮子的头靠向女王的动作。

在整体浮雕和透视都比较扁平化的前提上,狮子头部与女王手中权杖的遮挡关系在视觉上创造了一种“狮子的脑袋像纸片一样薄,女王一伸手就已经到了狮子脑袋的另一边”的感觉。

不过,相比于威廉·怀恩早年作品中的一些古怪的遮挡关系,这枚“尤娜与狮子”也确实不算什么太大的问题。

1817年,威廉·怀恩创作了著名的“三女神”克朗样币。这枚精美的样币近年来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在拍卖场中屡创佳绩。

然而如果你仔细观察左侧女神的站姿,并沿着她臀部左侧的曲线和左腿伸出的方向想象一下她左脚的位置(被盾牌挡住了)就不难发现,她是用两腿夹住了身前的盾牌的……

这个女神,她为什么要把象征不列颠的盾牌夹在两腿之间呢?生殖崇拜吗……

另外,如果你留意一下右侧女神的肩膀和姿势,这个体态真的没问题吗?她伸出的右臂是不是把自己的右侧胸膛扯到了胳肢窝的位置?这种“妹非妹”级作画崩坏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如果说威廉·怀恩的作品时常出现的问题可以总结为构图错误和作画崩坏两类的话,那么1817年的“三女神”克朗样币显然同时具备了这两点。

你可能觉得“女神夹盾牌”已经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构图了,那么1820年威廉·怀恩为“光荣的六月一日”海战(1794年6月1日海战)创作的纪念章——以现在的视角来看——简直就可以说是非常邪恶。

这枚纪念章的背面,在完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威廉·怀恩硬是将尼普顿(罗马神话版的波塞冬)的左脚设计成插入了海马的屁股里……配合两只可怜的海马悲壮的表情,满满的“千年杀”既视感。

造成这种悲剧效果的原因来自于整个场景的诸多不合理之处。

首先,海马前脚有蹼后半身是鱼尾,是一种显而易见的需要游泳的动物,为什么整只凌空飘在水平面以上?其次,只有仔细看你才会发现,尼普顿其实站在一块由海马拉着的贝壳上。他的脚跟踩在贝壳的上面,只是前脚掌与海马不合时宜的遮挡关系让人产生了视觉错觉。

威廉·怀恩可能是自认为无法展现好海马游水及四周波涛涌起的场景,而将海马设计成悬浮在水面以上,但这样做的结果是海马太长,尾巴挤压了左侧属于尼普顿的空间,让他脚下的贝壳只能被草草带过。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下图是1731年(比威廉·怀恩的章早了快90年)约翰·克洛克为维也纳条约设计的纪念章,背面的场景与威廉·怀恩的这枚类似。

虽然铸币技术限制了克洛克纪念章的精度,但克洛克远超威廉的艺术水准还是可以从其纪念章背面更加复杂且宏大的场景体现出来。(当然,巴洛克风格的纪念章在场景方面本身就倾向于比新古典主义作品更加复杂,这是风格本身的区别。但即便如此,对比两人的作品仍然还是能看出优劣之分的。)

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必要的构图技巧也是贯穿威廉·怀恩整个职业生涯的短板,而将他在构图方面的问题展现得淋漓尽致的当属1821年乔治四世加冕纪念章了。

乔治四世的官方加冕纪念章是由皮斯特鲁奇(又是他)设计的,但除了官方纪念章之外皇家造币厂和民间为这一盛事各自设计了许多其他的纪念章。这其中,一款署名为“托马斯和琼斯先生”的加冕纪念章据信是威廉·怀恩的作品。

这枚纪念章从构图到雕工之拙劣几乎无以复加。从构图上来说,站在国王身侧的三位女神个个都很长,把中间虽然坐着但总归是矮了她们一头的国王对比得像个短腿的侏儒。

对于这种正面人物坐像,比较常见的处理手法是将中间人物的位置架高,在腿的下方留出足够的空间来避免出现人矮腿短的效果。威廉的堂兄小托马斯·怀恩(上文提过的英年早逝的真·天才艺术家)为1814年《巴黎条约》设计的纪念章可以说是这种人像的教科书式构图。

1814年巴黎条约签订纪念章,小托马斯怀恩作品。

在这枚小托马斯·怀恩创作的纪念章背面的三个人物中,坐在中间的布列塔尼亚女神面向观众。她小腿长度与身长的比例其实与上面威廉·怀恩作品中乔治四世的比例相近,但她的位置很高,脚下足够的空间避免了视觉上人物显得腿短的问题。

相比之下,威廉的作品不但构图糟糕,而且每一个女神都头重脚轻,身形和面容存在不同程度的作画崩坏,其中尤其以距离观众最远的右二女神最为严重,她那面容的崩坏程度简直已经不比拜占庭金币好多少了……而且,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是最右的女神长了两个脑袋呢……

据说威廉·怀恩因为对这个作品非常不满意而没有签上自己的名字,猫眼认为他还是很明智的。

1825年,当威廉·怀恩逐渐开始接替皮斯特鲁奇在皇家造币厂的所有事务之后,整个大英帝国的铸币就几乎都落入了他的掌控之中。威廉的人像和纹章雕刻得细节精巧,基本上全部都是当时最优秀的水准。在他的监督之下,这一时期的英国钱币始终质量稳定且做工精良。

然而,只要一涉及较为复杂的场景,威廉·怀恩的作品就会或多或少地变得有些奇怪。

比如,在威廉·怀恩之前,英国铜币上布列塔尼亚女神身边的盾牌一直是靠在女神大腿外侧的地方。

然而当威廉1825年接管了流通币的设计和雕刻之后,这个盾牌就被改成了顶部对着女神的屁股,还被女神的衣摆遮住了……

威廉·怀恩的布列塔尼亚女神

而由于盾牌的遮挡,女神本来坐着的岩石完全看不见了……这个场景怎么说呢,看起来就好像是女神把盾牌坐进屁股里了一样……而女神的右手放哪不好,偏偏拄着盾牌的边缘,更进一步让人相信女神是真的坐在盾牌上,而且还有点硌有点坐不住……

4便士银币上女神坐着的岩石直接省略了,女神坐盾牌实锤!

威廉这一系列魔幻的设计,让我们彻底无法正视布列塔尼亚女神了。

在1841年,威廉·怀恩应邀为伦敦药剂师学会设计了一枚奖章。在奖章的背面是科学的拟人化形象和依偎在她腿上的少年。我们可以看到,威廉的构图能力和雕刻造诣都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

但如果你仔细看两个人的腿,就会觉得非常的别扭。科学女神坐在石头上,而少年斜着坐在地上,那么少年的左膝盖是怎么挡住了科学女神的左腿小腿中间部分的呢?

猫眼的理解是,只有当科学女神坐在少年的左后方,观众从少年的右前方看向他们时才会有这样的遮挡关系,但这解释不了为什么女神的左脚比少年的右脚更加靠下(靠近观众)。因此,我们只能大胆猜测,少年就是以这个奇怪的姿势悬浮于空中的……

在威廉·怀恩生命的最后十年,他接到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后的项目与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有关。首先是在1845年,威廉为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设计了一枚私人奖章,用于馈赠给筹备万国博览会时为亲王提供帮助的人。

1845年阿尔伯特亲王私人奖章,威廉怀恩作品。

在这枚奖章的背面,威廉狠狠地挑战了一下皮斯特鲁奇那经典的“圣乔治屠龙”设计。这是一件毫无疑问的非常优秀且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威廉·怀恩已经从设计1817年“女神夹盾牌”……我是说“三女神”克朗样币时的那个青涩新手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大师了。

然而,这个奖章还是有一些奇怪的地方……你会发现这条龙身有残疾,它只有两个爪子……

虽然对于龙这种东西中西方文化在认识上有一些差别,但它也至少应该有四个爪子(或者两个爪子加一对翅膀)。按照对威廉·怀恩作品的一贯理解,猫眼认为可能又是因为右侧龙尾和马腿、马尾的地方细节太多,没有空间再雕刻龙的后腿,所以就给省略了……

无论如何,这枚奖章除了龙少了两条腿以及它的脖子和脑袋的方向有些奇怪之外,其雕刻水准确实足够优秀了。

几年后,威廉·怀恩真正迎来了自己创作生涯的高光时刻。对于不善于掌控复杂结构和宏大场景的威廉来说,精雕细刻的平面装饰才是最适合他的风格。一个艺术家,即便有再多的问题,只要能留下哥特体克朗这样的作品就应该已经无憾了。

关于哥特体克朗的艺术风格及其文化内涵,猫眼以前写过专门的文章介绍,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在1851年的伦敦万国博览会上,威廉·怀恩最后的作品面世了。在这批展览奖章中,最有意义的莫过于下面这枚。

它是由威廉·怀恩和儿子莱昂纳德·查尔斯·怀恩共同完成,威廉雕刻了正面的两个人像,莱昂纳德负责背面。虽然威廉的雕工依然华丽精湛,但说实话,这枚奖章确实是猫眼见过的双人像币章中脑袋比例比较奇怪的一枚。

一般情况下,多人像币章极少刻意凸显哪个人的脑袋比较大。毕竟,头像本来就是将人物的样貌抽象出来的创作,并列的人像在尺寸上稍有差别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非要比出大小就真的没有必要甚至破坏平衡影响美感了。

如果说有例外的话,那么大概也就是母子、父子同框的情况。

而在这枚展会奖章上,威廉偏偏将阿尔伯特亲王的头像雕得比女王的大一圈。这还不算,相比于女王饱满逼真的头像,亲王的头像扁平得不像话。且不巧的是,左下方的海豚正好挡住了亲王头像脖子处的边界。综合各项因素,按照近大远小的原理来看,亲王的头像相对比女王的头像,就仿佛是远在天边的一块背景一样(刻意为之?)。

再看莱昂纳德雕刻的奖章背面,坐在画面左侧的布列塔尼亚女神在为跪在她面前的工业的拟人化形象加冕,画面右方依次为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的拟人化形象。

这里的浮雕打眼一看还是很唬人的。虽然非洲和美洲的拟人化形象有明显的崩坏(双头女神重现江湖),但与当年威廉·怀恩刚刚上任时的水平相比已经好了太多。

莱昂纳德在威廉死后接替了他的位置,后来成长为一个很优秀的币章艺术家。

四、大师与匠人——后启蒙时代币章艺术家的两种形态

建筑与绘画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元的素材(如色彩、材料等)并在更大的空间内展示风格与潮流的变化,但币章艺术却没有这样的便利。无论艺术风潮如何发展,币章艺术家还是只能在狭小的空间内以表现力有限的浅浮雕和相同的金属材料创作作品,且常常受到铸币技术的制约。

1793年处决路易十六纪念章

上图这枚德裔弗兰德斯艺术家康拉德·海因里希·库克勒作品。风格上非但没有倾向于古典主义反而更加复杂化了,但这并不让人觉得这枚作品是”过时的“。

这种限制性迫使后世想要标新立异的艺术家只能在前世艺术家的风格上“做加法”,以展现更博学的品味和更细腻的表现力。比如从17世纪到19世纪,建筑和绘画风格上自巴洛克(及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的转变简直是翻天覆地的,但在币章艺术领域,这个变化是换慢而保守的(比如上图的这枚作品)。币章艺术家不能将前辈们已经建立起来的体系和成就放弃,而直接转向“简洁化”并以模仿古代艺术为手段的新潮流,因为这势必让作品劣化。

1759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宣言章,托马斯·弗朗西斯科·普里埃托作品。

而上图这枚宣言章,在没有成熟的范式及稳定的铸币工艺的加持下,“古典化”的作品在当时也许看着时髦,但如今审视就会觉得很廉价。大师翻车了。

几乎每个新时代的币章艺术家都可以分为三个档次,分别是尝试用使用新风格的人,坚持旧的成熟的风格和技法的人,以及将旧的技法和风格与新风潮逐渐融合并为后世艺术家创造范本的人。这三类人中,前两种都是“匠人”,而最后一种我们则称为“大师”。

1774年莫雷纳山脉开垦纪念章,普雷埃托作品。融合了巴洛克和古典主义风格的复杂场景为前面翻了车的大师扳回一局。

1774年莫雷纳山脉开垦纪念章,普雷埃托。融合了巴洛克和古典主义风格的复杂场景为前面的翻车扳回一局。

皮斯特鲁奇,一个诞生于后巴洛克时期的宝石艺术家,他的币章作品展现了巴洛克风格常有的优雅、戏剧性和视觉冲击力。但是,他同时又能在这个基础上加入古典式的构图和风味,可以驾驭小到单一人像大到千军万马的各类题材与场景,且从他最后完成的滑铁卢纪念章来看,他的雕工也是首屈一指的。

他的作品兼具了巴洛克的气质和新古典主义的倾向,他本人则兼具了设计者和雕刻工匠这两类技能的极致,这样的人我们大概就可以称为大师了吧。

1821年乔治四世登基纪念章,皮斯特鲁齐奇作品。

相比之下,威廉·怀恩也许可以算是匠人的极致?

他雕工精湛,做活细致认真,为人执着且对工作中的重复与单调都欣然接受。威廉雕刻的小型作品有最优秀的细节和最细腻的肌理,但他没有前辈艺术家们必备的在头脑中构建庞大场景的天赋,有时就连构思一些小情景都会出现纰漏。他非常不善于表现人物的意图与情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古典主义甚至后来“哥特复兴”的审美潮流都成了他的“庇护所”,让他不至于因为作品缺乏感染力而为人所诟病。

1824年威廉·怀恩为国家海难营救基金会创作的奖章,背面左侧施救的人物是威廉按照自己的样貌雕刻的(他穿裤子了吗……)

1824年威廉·怀恩为国家海难营救基金会创作的奖章,背面左侧的人物是威廉按照自己雕刻的...(他穿裤子了吗

如果说在币章艺术潮流的转变中,继承和融合已有技法是比借鉴新风潮更重要的因素,那么一名真正的后启蒙时代大师究竟能够在简化的场景和人物朴素的姿态中展现多么细腻和丰富的内容呢?

我们不妨来看一下佩德罗·冈萨雷斯·德·塞普尔维达为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1789年马德里即位庆典而设计的这枚宣言章吧。

这枚宣言章的用处与上文提到的英国国王登基纪念章一样,是在庆典的时候赠送给现场的民众的赏赐品。虽然纪念章正面的卡洛斯肖像雕刻很优秀,但这种凸显盔甲、披风、头发、领巾、桂冠及皮肤等多种材质质感的对比的炫技之作是巴洛克时代全欧洲都盛行的模式化的东西,并不足以因此称为大师。

让塞普尔维达封神的是纪念章背面的庆典场景。在这里,塞普尔维达没有像英国的艺术家们那样描绘国王的神圣和威严,而是以庆典期间马德里街头的场景来展现治世之下的西班牙。

这最初本是塞普尔维达的老师托马斯·弗朗西斯科·普里埃托(前面提到翻过车的那位大师)在创作卡洛斯三世国王宣言章时的主意,由塞普尔维达将其调整修改后再次应用,成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让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个场景中的人们,为了方便分辨,猫眼将这些人从右到左进行了编号如下:

首先来看最右面的5个人。

从服饰和位置判断,这五个人中2号和3号是掌管仪式的王室纹章官,1号和4号(大部分被挡住)是随从官。

1号随从官一边与2号纹章官交谈一边指向台下,可能是他们刚刚向台下抛洒完宣言章之后引起了骚动,而原本在向台下挥手的2号纹章官顺着1号随从官手指的方向向台下看去。他们两个人的互动吸引了3号纹章官的注意,他从后面挤过来探出头也向台下看去。

3号纹章官向前挤的动作引起了5号人物的注意,他是一名腰间佩剑的负责在台上护卫和挥舞王室旗帜的士官。作为台上地位最低的人,此时他正看向自己旗杆的底部,生怕撞到挤上来的3号纹章官身上。得罪官员事小,但若旗杆将纹章官披风上王室纹章的精美刺绣刮了,估计是赔不起的。

我们接下来再看台上的6号和7号及台下的众人。

首先,台下的9号人物是一名贵族。他站在最靠近演讲台的位置上,有漂亮的礼服和绑腿连裤袜,姿态从容自若地与台上的6号纹章官交谈着。他站立时微微分开的双脚和伸出的左手都说明他在和这位官员交谈时不需要特别注意礼节,侧面证明了他的地位和血统。

而台上的6号纹章官姿势非常矛盾。他在与9号贵族交谈时高傲地掐着腰,但他的脚却并拢成丁字步。他也许是国王身边的近侍,这给了他在贵族面前依然保持高傲体态的资本,但作为王家的仆人,他有着保持侍从姿态的习惯。

与6号纹章官一样,台下10号人物的动作也很矛盾。

他显然被马撞到了,右手不自然地向后推着。但即便如此,他依然盯着台上与9号贵族交谈的6号纹章官。从他的站姿来看,他应该是身前9号贵族的随从。如果你曾经跟老板出去恰谈过业务的话你一定明白,即便插不上话,你也会一直看着你的老板和与他交谈的人,这时即使有人推了你一下也不会影响你聚精会神地聆听他们两人的对话。

这应该是所有侍从和打工仔都明白的卑微感吧……

我们再来看最左的13号人物和他的马。

他和他的马是台下冲突感最强的地方。首先,他的衣着和9号贵族一样华丽,但牵着马来到会场说明他并不住在城中。他明显不如9号贵族那样气定神闲,也不习惯于穿梭人群的礼貌,自己的马撞到别人也不是很在意。

最后,我们再来看四个辅助人物,分别是台上的4号随从官和7号纹章官,以及台下的8号人物和11号人物。

这其中,8号人物可能是一个街头卖艺的侏儒或者卖报的穷孩子,他光着双脚毫无顾忌地跑着。他的手伸向台前摆出一个索取的姿势,这是希望从台上直接要到一枚银章,否则就凭他的体能想在人群中抢到一个银章是很难的。

这是在街头摸爬滚打出来的智慧。而从构图上来说,他伸出的手刚巧挡住了7号纹章官的脚,他的脚踩的地方要比10号随从的脚离观众更远。以他为桥梁,7号纹章官显得离观众非常遥远,极大地增加了整个场景的纵深。

剩下的只露出头的台上4号随从官和台下11号人物则完全是为浮雕服务的。台上的浮雕的最高点在5号士官的肩膀处,台下浮雕的高点在马头处,如果不在这些高点附近增加一些过渡区域的话,观众就能从章的侧面看到把浮雕顶起来的没有图案的金属,会让整个浮雕显得廉价。

一个比较好的反例是英国1863年欢迎亚历山德拉公主(之后的太子妃)驾临伦敦的纪念章。这枚纪念章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精制,浮雕很高。

但如果你从侧面看,就会看到公主脑袋和胳膊因为没有合适的过渡区域而出现的金属支撑的问题(模具冲压只能沿着轮廓外延成型),让原本精美的纪念章顿时显得廉价。

塞普尔维达有足够的想象力和技巧,将马德里街头各类形形色色的人物搬上了这枚狭小的宣言章,且通篇没有使用任何多余的街道、建筑物等辅助内容来增加场景的纵深,全凭自己优秀的构图能力和雕刻技巧以18世纪的制币工艺呈现了这样复杂的场景,着实是令人钦佩的。

然而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塞普尔维达居然能够洞察社会中——从上层阶级到街头乞儿——每个阶层人物的内心,并举重若轻地将这些人们的心理活动通过他们的举止和神态准确地传达出来。这当然与艺术家日复一日的观察和勤勉的练习是分不开的,但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天赋。

不描绘国王的伟大,而是将他的国家完整地搬到宣言章上,这是普里埃托的想法,在塞普尔维达手中达到了极致。一件伟大的作品,是能将它所描绘的时代凝固后投射到我们眼前的,而一个真正的大师是可以永远活在他的伟大作品中的。

结语

威廉·怀恩的支持者圣希尔认为英国不需要去欧洲大陆寻找人才,本土的艺术家足以承担起用币章描绘伟大帝国的重任。猫眼却认为,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家都始终需要吸收外来文化进行优化和自我修正。更何况,欧洲大陆是真的出了很多大师。

威廉·怀恩的自主创作能力其实并不优秀,而奇妙的是,在他生活的时代,他因民族情绪而被称为一流大师;在他死后,他的作品又因商业因素而被划入顶级名作之列。

用户评论

拽年很骚

最近对英国古钱幣越来越感兴趣了,尤其喜欢这种古典风格的感觉,简洁大气!看到这个文才知道有“新古典主义币章艺术”这么个说法还挺新奇的,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真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灬一抹丶苍白

虽然我不是专业的收藏家,但我蛮喜欢这种精致的图案和材质,像艺术品一样。感觉英国古钱币有一种时光的味道,很有历史感。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泪湿青衫

我一直以为收藏名品都是很贵的,才知道币章也是啊!不过这个文章解释的挺清楚的,让我对新古典主义币章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 ,下次去博物馆一定去找找看!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滚滚

新古典主义确实有它的魅力,特别是那些精美的细节设计。但我觉得收藏这种东西还是要看个人喜好,有些人喜欢现代风格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恰十年

这篇文章写的真好,介绍的很有深度,看得我眼一亮!感觉英国古钱币的世界真是太大了,很多知识原来我还真不知道。希望以后能有机会深入了解一下。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喜欢梅西

说句实话,这种古典风格我看不明白啊。现代艺术才是更能体现时代精神的!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怪咖

收藏名品确实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鉴赏能力,这个文章把其中的门槛描写的挺清楚的,看来想要真正的收藏并不容易啊。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旧情i

我一直都觉得英国的历史十分精彩,很多文物都很有特色,比如伦敦塔和白金汉宫等等。原来古钱币也是艺术品的一部分?下次去路途方便的地方应该找机会去看一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搞搞嗎妹妹

这篇文的图片质量还不错,特别是那些细节的放大图,看着就精致!真的想把这些老物件收藏起来,想想就觉得很酷炫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烟熏妆丶

我觉得写这篇文章的人对英国新古典主义币章艺术有自己的想法,文章写的挺客观。虽然我不是很了解这个领域,但是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热情和专业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海盟山誓总是赊

收藏名品需要眼光和判断力,不然容易上当买到假冒伪劣的东西。而且还要注意市场行情波动,这比我想象中的复杂得多!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脏偷懒

这种艺术形式很有创意,我很喜欢那些蕴含着历史故事的元素。说不定以后也会去尝试收藏一下英国古钱币!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敬情

我倒觉得现代版的古钱币图案更吸引人,毕竟时代进步了,审美也应该随之演变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残花为谁悲丶

文章说的挺有道理的,新古典主义币章艺术的确值得我们探索和欣赏。它承载着历史文化的信息,也是一种艺术传承。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初阳

我一直觉得英国是欧洲文化的代表国,从文学到音乐再到艺术都拥有深厚的底蕴。这个文章让我对他们古钱币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满心狼藉

我觉得收藏物品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心意和感情。不是说贵的东西就一定好,关键是要你喜欢才行!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景忧丶枫涩帘淞幕雨

看完这篇文,我决定去英国旅游看看那些博物館!而且要专门寻找新古典主义币章艺术作品欣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袂婉约

我对这种新式的币章艺术品挺感兴趣的,感觉很有科技感和现代美学。希望能有机会亲眼感受一下这些珍贵物品!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热点资讯